检测到您当前使用浏览器版本过于老旧,会导致无法正常浏览网站;请您使用电脑里的其他浏览器如:360、QQ、搜狗浏览器的极速模式浏览,或者使用谷歌、火狐等浏览器。

下载Firefox

人才培养

首页/ 人才培养/

哲学院举办“哲学节”系列学生学术活动

日期: 2021-12-07 撰稿人:

20211118日是第20个“世界哲学日”。哲学院团委、学生会共同举办“哲学节”系列学生学术活动。哲学院张志伟教授、滕菲老师和王福玲副教授分别与青年学子畅谈。

1117日,张志伟教授主讲“哲学家的‘视角’与‘视域’” 首场讲座。张志伟指出,哲学谋求从“绝对视角”通达“绝对视域”,即“思想与存在的同一性”,哲学家则试图克服第一人称视角的局限,从第三人称视角出发客观地思考问题。但是这其中困难重重:人作为世界的一部分,如何跳出世界看世界?意识如何认识独立于意识之外的客观实在?如何摆脱第一人称视角的逻辑前提?

张志伟以哲学史为线索,为同学们梳理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哲学家的处理方案。张志伟强调,“视角”和“视域”问题关乎哲学(包括科学)的可能性,是我们必须面对的基本问题之一;哲学自觉超越“地方性知识”,有可能成为我们克服“地方性知识”的限制、解决时代问题的出发点。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核心价值观念、化解不同视角的差异和冲突、尽可能形成共同视域等方面,哲学大有可为。正因如此,“人类与其社会、文化、地理和政治环境的不同互动”是可能的,“当世界陷入不确定和无序时,我们转向哲学”是必要的。

1124日,滕菲老师主讲“气候危机与道德生活的重塑”。滕菲结合气候危机与疫情的关系,指出人类应对气候危机的必要性与现实性。她对比了《关于气候变化经济学的斯特恩报告》《气候变化的政治》与《完美的道德风暴:气候变化的伦理悲剧》等著作并指出,我们往往认为气候变化问题是经济、政治等领域的议题,但从伦理道德角度探讨气候变化问题也具有重大意义。滕菲认为,气候危机是一场“理论风暴”。现有的理论在代际伦理、全球正义等问题上存在很大的缺陷;同时,传统伦理学关怀人伦之理,而现代科技发展要求伦理学把道德关怀从人伦关系拓展到非人物种和整个宇宙。因此,发展一种现代伦理学成为必要。

121日,王福玲副教授就“有尊严地死”与同学们展开了研讨。王福玲指出,死亡与每一个人密切相关,但我们往往只能依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思考来理解未知的死亡,因而我们的观点难免会随着实践生活的变化而改变。在此意义上,我们每个人对死亡的理解都是有限的。既然死亡是人类无法回避的宿命,那么,“有尊严地死”自然构成了“有尊严的生活”的题中应有之义。王福玲与同学们一起探讨思考死亡问题的意义。死亡不可避免,思考死亡问题的意义最终还是指向生命本身,即指向“生”与“活”。

“哲学节”系列学生学术活动为师生提供了满满的获得感。在热烈的掌声中,2021年“哲学节”系列学生学术活动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