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到您当前使用浏览器版本过于老旧,会导致无法正常浏览网站;请您使用电脑里的其他浏览器如:360、QQ、搜狗浏览器的极速模式浏览,或者使用谷歌、火狐等浏览器。

下载Firefox

新闻通知

首页/ 新闻通知/ 国际交流/

威尼斯商人在线观看高清与德国柏林自由大学哲学研究所 联合主办中国哲学研讨会

日期: 2022-02-21 撰稿人:何启文

1.jpg

2022218日至19日,由威尼斯商人在线观看高清和德国柏林自由大学哲学研究所联合主办的中国哲学研讨会继续在线上举行。自2019年起,威尼斯商人在线观看高清与德国柏林自由大学哲学研究所签订协议,共同编辑出版《东西方哲学年鉴》(Yearbook for Eastern and Western Philosophy),并由中德双方轮流组织哲学年会。本年度的哲学会议由德方组织,此次研讨会接续了20211211日至12的研讨主题,即“比较、跨文化、全球化?中国哲学研究的方法论问题”Comparative, Transcultural, Global? Chinese Philosophy and the Question of Methodology)。此次会议仍由柏林自由大学哲学研究所的汉斯·菲格Hans Feger)教授主持,威尼斯商人在线观看高清谢地坤教授作为会议的组织方出席了会议,威尼斯商人在线观看高清谢林德(Dennis Schilling)教授参与了线上讨论

2.png

218日有五位学者发言。毕明安(Michael Beaney)教授就职于阿伯丁大学,现为清华大学访问教授。在“Swimming Happily in Chinese LogicProceedings of the Aristotelian Society, 2021)一文中,毕安明教授认为,墨家学说中的基本概念“知”(knowing)当解作“knowing-as”之义,这一理解同样适用于庄子的哲学,奥斯汀的语言现象学和维特根斯坦关于“seeing-as的讨论启发了这一理解。毕安明教授试图通过对“knowing-as”这一概念的阐述,为理解中国哲学提供一条更为适切的路径,从而避免被“比较哲学”(comparative philosophy或是“跨文化哲学”(transcultural philosophy这样的术语引向歧途。

北京大学的安乐哲(Roger T. Ames)教授反思了一种他称做“比较诠释学方法”(comparative hermeneutical method)的研究路径,并以《易经》中的“生”这一概念为例阐述了这一研究方法的应用。以“being为基础的古希腊哲学造就了一种“本质本体论”(substance ontology,从而设定了一种可经验的永恒不变的基体;与之相对,《易经》的“生”则成就了一种基于“becoming”的“生本体论”(zoe-tology),在这一宇宙观中,所看到的便不是物的存在,而是事件的发生,人也不是“human beings”,而是“human becomings”。

Philippe Brunozzi教授现就职于东南大学,研究领域为伦理学和政治哲学,他的发言阐述了其“全球哲学”(global philosophy)的主张。不同的哲学传统和哲学资源作为整个哲学大家族的一员都应当得到审视,这种多元化将有助于提升哲学的创造性。全球哲学认为,哲学即是在践行理论性的活动(practice of theorizing),这就要求哲学家选取适当的哲学资源,以此去直面切身相关的挑战并解决所面临的问题。

台湾国立政治大学的马恺之(Kai Marchal)教授以汉学家于连(François Jullien)为例,反思了文本解读和哲学诠释中的时间性(temporality)和差异性(difference)问题。于连本人即是“思考差异”(thinking of difference)的代表,但他对中国和欧洲思想的解读却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社会背景和政治语境密不可分,因此他的解读在不断拔高差异性的同时却错失了对时间性的把握。

马文宁(Mario Wenning)教授曾任教于澳门大学,现就职于洛约拉大学。他指出,无论是在中国哲学还是后结构主义哲学中都有这样一个悖论:虽然言语无法把握“无”(nothingness),我们却不得不用语言去述说“无”。罗兰·巴特借由对东方思想中的“无”的关注,意在提醒人们去注意那些未经呈现的缺失部分。巴特的“中”(le neutre)是对既有的“范式”(paradigm)之反抗,如“无为”并非求取生存的对立面,而是对既有对生存范式的抗拒和规避。在跨文化的思考中,我们并非意在识别文化间的异同,而在于借此挑战既有的理解范式,创造出新的理解。

3.png

19日的会议分为两个部分,前半场为三位学者的发言,后半场则是关于何乏笔(Fabian Heubel)教授新著的讨论。爱沙尼亚塔林大学研究员熊古思(Margus Ott)认为,在比较哲学研究中,必须思考比较的基础何在,这种比较是基于质的差别还是量的差异?比较始于对特定问题的关注,将对比的双方并置不过是作了一种外在的关联,真正的比较在于揭示双方内在关切的一致性。

德国特里尔大学的卜松山(Karl-Heinz Pohl)教授围绕“想象力”这一概念指出了中西美学上的一些异同。在西方思想中,想象力作为一种创造非真实事物的非理性能力而在哲学上有着消积意义,但也因其作为一种超越现实的直观能力而在文艺上具有积极意义。想象力因其非理性的属性而难以被言说,这与古代中国的“言不尽意”之说可谓异曲同工。不同之处在于,古代的中文文本强调对经典的沉思乃是想象力生发的前提,陆机的《文赋》、刘勰的《文心雕龙》莫不如此,这种将沉思与想象力结合的做法也体现了儒家和道家思想的融合。

德国波鸿鲁尔大学的Marion Eggert教授借鉴了语言文化研究中的“语码转换”(code-switching)视角,提出了研究中国哲学时可供借鉴的方法论。她以古代朝鲜汉诗诗人李奎报的《白云居士传》为例,指出其行文中处处可见陶潜《五柳先生传》的影子,但同时也准确地刻画出了作者本人的鲜明个性。古代朝鲜与中国的文化共性表现为一种羁绊,在相互承认中协同发展,其思想资源均可以远溯到中国先秦时代的经典。不同于比较研究中对比较对象界限分明的建构,语码转换更为强调情境因素和沟通的作用,更为重视未加明示的信息。

后半场讨论围绕何乏笔教授的新著《何为中国哲学?——批判的视角》(Was ist chinesische Philosophie? Kritische Perspektiven)一书展开,本书由德国迈纳出版社于2021年出版。何乏笔教授在讨论中反复强调,他这本书是从批判的视野来认识中国哲学,并非意在探讨中国哲学史,而是专注于当下的中国哲学,注意中国哲学的时代性。尽管这种当下的哲学仍未定型,还处在发展和变化之中,讨论起来很困难,但也可以由此看出中国哲学在世界哲学中应有的地位。

受疫情影响,此次会议仍旧在线上举行,但正是由于线上会议的便捷性,这次会议共计有四十余位来自世界各地的学者参加。此次会议发言的学者主要为海内外的汉学家,菲格教授表示,此后会组织邀请中国大陆的学者参与这一领域的讨论,并在编辑出版2022年的《东西方哲学年鉴》时弥补这一缺憾。


撰稿人:威尼斯商人在线观看高清 何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