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到您当前使用浏览器版本过于老旧,会导致无法正常浏览网站;请您使用电脑里的其他浏览器如:360、QQ、搜狗浏览器的极速模式浏览,或者使用谷歌、火狐等浏览器。

下载Firefox

新闻通知

首页/ 新闻通知/ 国际交流/

第12届人大-辅大哲学论坛侧记

日期: 2009-06-26 撰稿人:孙迎智

两岸学者齐聚人民大学,共同探讨哲学社会作用

——第12届人大-辅大哲学论坛侧记

  哲学在普通人的心目中是一门高度抽象、艰深晦涩的学科,她是与现实关系最远的学科。但是哲学这门学科却始终有着对现实社会的关怀。2009年6月23日、24日,来自我校和台湾辅仁大学的学者们围绕着“哲学在社会中的作用”这个主题,在我校逸夫会议中心召开了本次哲学论坛。

 


 

  在开幕致辞中,人民大学哲学院院长郝立新教授说,这次哲学论坛,可以说有主题,也可以说是没有主题。“哲学在社会中的作用”这个主题看起来很空泛,但却是哲学家们所不能回避的问题。

 


 

  本次论坛,由来自哲学各分支学科,如马克思主义哲学、西方哲学、中国哲学等各方面的学者,围绕着论坛主题,分别从不同角度展发表了各自的独到见解。

  辅仁大学哲学系主任潘小慧教授,从中世纪著名天主教经院哲学家托马斯•阿奎那的理论出发,阐发了阿奎那对于“情感”的论述在当代社会的意义:教育的重点在于“情意教育”,要教育未成年人对正确的人,用正确的工具或手段,在正确的时间、地点,以正确的动机,决定情感的作用。

  我校哲学院张旭副教授则对哲学家在社会中的三种身份——立法者、启蒙者和阐释者的产生、演变展开论述。通过解读作为原始社会中祭司、预言家身份出现的哲学家在后世的主要转变,尤其是启蒙运动中的转变的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认为如今的哲学家更适合承担阐释者的角色。

 


 

  构建“和谐社会”是当代中国的热点话题。来自辅仁大学的尤煌杰教授追溯了“和谐”概念的形而上学的起源和演变。而科学哲学界著名学者、我校的刘大椿教授则结合自身的研究范围,探讨了哲学视野中的科学与迷信。刘教授强调,我们应当高举科学精神,抵制伪科学的干扰,批判各种现代迷信;同时也不能迷信科学,注意科技带来的负面影响。

  “美”是抽象的,也是具体的。辅仁大学的何佳瑞副教授论述了“爱”与“美”在法国著名哲学家马里旦的体系中的关联和意义。我校王旭晓教授则从“奥运经济”出发,一小见大,分析了现代消费社会中“消费审美化”的趋势。

  参加论坛的学者们对每一篇报告的论文进行了热烈而深入的讨论,两岸学者均表示,通过这种每年一次的两岸学术交流,每个人的学术视野都得到了扩展。在论坛中,双方都介绍了自己的研究心得和学术界的最新动态,这种分享和交流对于学术水平的提升很有益处。

 

张志伟副院长向辅仁大学潘小慧主任赠书
张志伟副院长向辅仁大学潘小慧主任赠书
 

  辅仁大学是台湾地区的著名大学,在人文社科领域享有盛誉。我校与辅仁大学的交往始于1989年,由最初的个别学者互访,扩大成为每年一次的哲学论坛;随着交往的的密切,两校之间还开展了多种学生交流活动。